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医康复养生

【科普】中风后遗症的推拿治疗(一)

作者:   时间:2022-12-12   点击数:

中风又称脑卒中、脑血管意外,是一组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急性脑血管破裂或闭塞,导致局部或全脑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 >24 小时或可死亡。据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我国现有脑卒中患者 7000 万人,每年新发脑卒中 200 万人,每年脑卒中死亡人数 165 万人,存活者中约 75%致残,5年内复发率高达41%,近年来中风发病率是逐年递增。脑卒中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60岁以上为高发人群,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男高于女,城市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农村,发病季节以冬季最高,秋季次之。

中风病一般分为先兆期、卒中期、恢复期、后遗症期,推拿治疗的重点主要为恢复期和后遗症期,这个期间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謇涩等症状,本病所称中风后遗症是包括了这两个病期。对中风恢复期的治疗已成为当今临床的一个重点,如何提高中风病在恢复期的治愈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使其最大限度地回归社会,已成为国内外医学研究的重点课题。脑卒中后的恢复差异很大,从留有严重的残疾到几乎完全恢复,其恢复时间和过程与损伤性质、损伤程度、损伤部位及年龄等因素有关。目前临床中,通过积极、正确的推拿康复和其他医疗康复治疗,可使近80%的患者的功能明显改善;约有 10%~20%的患者留有严重或中度残疾。

【病因病机】

西医学认为中风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有神经系统定位症状体征的腔隙性脑梗死,不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无症状性脑梗死。脑出血多数由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引起;脑梗死多见于有心脏病的患者,如心脏瓣膜病、心肌梗死栓子脱落堵塞脑血管;蛛网膜下腔出血多因脑动脉瘤、血管畸形等引起。

中风病进入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往往遗有半身不遂、言语不利或失语、情志异常、痫病、痴呆等后遗症。这个病期的根本在于患者脏腑亏虚,复加病程日久,风、火、痰、瘀等邪气停于体内,气血经筋已然受损。故病理基础为本虚标实,本虚成为病性总属的主导,主要为气虚、阴虚,其次为阳虚、血虚;标实即为兼夹标邪,各有差异,要分清属风(内风、外风)、属火(心火、肝火、痰火)、属痰(风痰、湿痰)、属瘀(瘀血)的不同。

【临床表现】

中风病临床上可分为四个阶段:1.先兆期:可有阵发性眩晕,发作性偏身麻木或瘫软,短暂性言语謇涩等。 2.卒中期:表现为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舌强言謇或不语,偏身麻木,甚则神志恍惚、神昏等。3.恢复期:表现为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眼歪斜,精神智力障碍等。4.后遗症期:表现同恢复期,一般完全康复难度极大。

在中风的恢复期和后遗症期中,常见的中医辨证分型有:

1.气虚血瘀,:经脉阻滞 肢软无力,偏枯不用,面色萎黄,神疲乏力,或见肢体麻木,口舌歪斜,或兼有纳少、便溏、语言不利,舌紫黯或有瘀斑,苔白,脉细涩或重按无力。

2.阴虚阳亢:脉络瘀阻,中风日久,半身不遂,患肢强痉、僵硬、拘挛,关节屈伸不利,头晕头痛,颜面潮红,耳鸣如蝉,或兼有烦躁不安,语言不利,肢体麻木,舌红苔黄,脉弦有力。

3.风痰阻络:舌强语謇,甚至舌卷难以伸出,语言困难,或吞咽困难,或痰多痰稠,咳吐不利,肢体活动不利,舌红或黯,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

4.肾虚精亏:舌喑失语,腰膝酸软无力,心悸气短,或有二便失禁,头昏眼花,舌体瘦小或卷,苔白,脉沉细。

【诊断】

(一)中风诊断

1.中老年患者,出现较为典型的临床表现。

2.检查头颅 CT或 MRI 可确诊;脑血流图、脑电图和偏瘫步态的检查可帮助诊断。

(二)中风病分期标准

1.急性期:发病后 2 周以内。

2.恢复期:凡患中风病后 2 周至半年以内,遗有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眼歪斜等其中任意1项者,即可诊断。

3.后遗症期发病半年以上。

邮学校地址:郑州市二七区公明路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