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是以胸闷及发作性心胸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因胸阳不振,阴寒、痰浊留踞胸廓,或心气不足,鼓动乏力,气血痹阻,心失所养所致。本病多见于西医学的冠心病心绞痛。
【病因病机】
胸痹的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其病位以心为主,然其发病多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其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其病机有虚实两方面:实者为寒凝、气滞、血瘀、痰阻等痹阻心阳,阻滞心脉;虚者为心脾肝肾亏虚,心胸失养。临床上常表现为虚实兼夹,变化多端。一般发作期以标实表现为主,并以血瘀为突出;缓解期主要有心、脾、肾气血阴阳之亏虚,其中又以心气虚最为常见。
【临床表现】
1.心血瘀阻:胸闷心悸,甚者心胸阵痛,面色晦黯,舌紫黯,或伴有瘀斑,舌下肤络青紫,脉沉涩或结代。
2.寒凝心脉:心胸如缩窄,胸闷心悸,甚则喘息不得卧,遇寒而作,形寒肢冷,舌淡,苔白滑,脉沉细或弦紧。
3.痰浊内阻:心胸窒闷或如有物压,遇阴雨天发作或加重,气短喘促,脘痞,肢体沉重,痰多口黏,苔浊腻,脉滑。痰浊化热则心痛如灼,心烦口干,痰多黄稠,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心气虚弱:胸闷气促,或见心胸隐痛,反复发作,动则喘息,心悸易汗.倦怠懒言,面色苍白,舌淡或有齿痕,苔薄白,脉弱或结代。
5.心肾阴虚:心胸隐痛,久发不愈,心悸盗汗,心烦少寐,腰膝酸软,耳鸣头晕,甜红,苔少,脉细数。
【诊断】
1.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常因情志波动、气候变化、暴饮暴食、劳累过度等而诱发。亦有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者。
2.左侧胸膺或膻中处突发憋闷而痛,疼痛性质为隐痛、胀痛、刺痛、绞痛、灼痛。疼痛常可窜及肩背、前臂、咽喉、胃脘部等,甚者可沿手少阴、手厥阴经循行部位窜至中指或小指,并兼心悸。
3.发病突然,时作时止,反复发作。持续时间短暂,一般几秒至数十分钟,经休息或服药后可迅速缓解。
4.心电图为必备的常规检查,必要时可做动态心电图、标测心电图和心功能测定、运动试验心电图。
若疼痛剧烈,持续时间长达30分钟以上,含硝酸甘油片后难以缓解,并见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色紫黯,手足青冷至肘膝关节处,甚至夕发旦死、旦发夕死,相当于急性心肌梗死,常合并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及休克,为真心痛表现,应配合心电图动态观察及白细胞总数、血沉、血清酶学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