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医康复养生

【科普】腰肌劳损

作者:   时间:2020-12-16   点击数:

腰肌劳损又称“腰臀肌筋膜炎”、“功能性腰痛”,是指腰骶部肌肉、筋膜以及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从而引起腰臀部一侧或两侧的弥漫性疼痛的病症,是慢性腰腿痛中的常见疾病之一。本病外伤史不明显,常与职业和工作环境有一定关系。

病因病机】

慢性腰肌劳损是一种积累性损伤,主要由于腰部肌肉过度疲劳,如长时间的弯腰工作,或习惯性姿势不良,或腰部长时间处于某一固定体位,致使肌肉、筋膜及韧带持续牵拉,肌肉内压力增加,血供受阻,使乳酸等代谢物积聚过多,引起肌肉水肿、粘连,日久即可导致组织变性、增厚及挛缩,刺激相应的神经而引起慢性腰痛。腰部软组织急性损伤后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使受损腰肌不能完全修复,局部存在慢性无菌性炎症,微循环障碍,乳酸等代谢产物堆积,刺激神经末梢而引起症状,受损的肌纤维变性或瘢痕化,也可刺激或压迫神经末梢而引起慢性腰痛。此外,腰部先天性病变如腰椎骶化、脊柱隐裂等,造成结构上的不稳定,部分肌肉和韧带失去附着点而腰肌常处于不平衡状态,从而减弱了腰骶关节的稳定性,造成部分腰肌代偿性劳损。

中医学认为,本病由劳损、肝肾不足、感受风寒湿邪所致,属于中医学“腰痛”、“痹证”范畴。

诊断】

根据患者病史,尤其是腰痛临床特点,腰肌劳损的诊断并不困难。

1.病史常有连续弯腰工作或长时间在固定姿势下劳动的病史。

2.症状与体征

(1)腰部疼痛:长期反复发作性腰骶部疼痛,呈钝性酸痛或胀痛,时轻时重,迁延难愈。休息、适当活动或经常改变体位姿势可使症状减轻。劳累、长时间固定于某一体位、阴雨天气或感受风寒湿则症状加重。

(2)腰部活动:基本正常,一般无明显障碍,有时有牵掣不适感。不耐久坐久立,不能胜任弯腰工作,弯腰稍久则直腰困难。常喜双手捶击腰骶部,以减轻疼痛不适。

(3)压痛:腰及腰骶部有较广泛压痛,常触及结节状而引发明显的疼痛,局部肌肉紧张或有皮肤肥厚感。

3.急性发作期表现急性发作时诸症明显加重,可有明显的肌肉痉挛,甚至出现腰部脊椎侧弯,下肢牵掣痛等。

4.X线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腰椎退行性变(骨质增生等)征象,部分患者有腰椎骶化、脊柱隐裂等先天性畸形征象。

【鉴别诊断】

腰肌劳损患者有慢性腰痛和腰椎退行性变,故临床上主要应与退行性脊柱炎相鉴别。

退行性脊柱炎,又称“肥大性脊柱炎”“增生性脊柱炎”“脊柱骨关节炎”“老年性脊柱炎”等,是中年以后发生的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腰痛主要表现为休息痛,即夜间、晨起后腰痛明显,而起床活动后减轻。脊柱可有叩击痛。X线检查可见腰椎骨钙质沉着,椎体边缘有不同程度增生。

【推拿治疗】

推拿治疗腰肌劳损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若消除不良姿势、超负荷劳动或风寒湿邪等因素,治疗的效果更明显。

1.目的: 消除无菌性炎症及粘连,改善并恢复腰部肌肉功能。

2.治则:舒筋通络,温经活血,解痉止痛。

3.部位和穴位:腰部、腰骶部和臀部阿是穴、肾俞、大肠俞、八髎、秩边、环跳、居髎等。

4.手法:常选用按揉、点压、点拨、肘压、弹拨、擦法等。

5.基本操作

(1)沿腰臀部两侧膀胱经往返施以㨰法,上下往返施术5~6遍,施术重点在压痛点附近。

(2)用双手按压两侧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膀胱俞、八髎、秩边等穴,以酸胀为度。

(3)患者侧卧位,医者与患者面对面,施以腰部斜扳法,左右各1次。再仰卧位,做屈髋屈膝被动活动数次,以调整腰椎后关节紊乱。

(4)在腰臀部及沿大腿后外侧再施以㨰法;按揉腰背两侧膀胱经及八髎。

邮学校地址:郑州市二七区公明路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