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腰扭伤是指腰骶、骶髂及腰背两侧的肌肉、筋膜、韧带、关节囊及滑膜等软组织的急性损伤,从而引起腰部疼痛及活动功能障碍的一种病症。本病俗称“闪腰岔气”,是腰痛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青壮年体力劳动者,长期从事弯腰工作的人和平时缺乏锻炼、肌肉不发达者,易患此病。如治疗及时且手法运用恰当,疗效极佳。若治疗不当或失治,可致损伤加重,从而变成慢性腰痛。
【病因病机】
1.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由于腰部活动时姿势不正确,用力不当;或思想无准备而出现突然、意外的动作;或突然改变体位,尤其是弯腰和久坐后突然站立,均可致腰部受伤。
2.腰部过度前屈、后伸;或用力过度,如搬运及抬扛重物时,肌肉配合不协调,身体失去平衡,使腰部肌肉、韧带剧烈地扭转、牵拉,导致腰部受伤。
3.直接的暴力损伤所致,如撞击、挤压、坠跌等导致腰部受伤。
【临床表现】
急性腰扭伤多为间接外力所致,轻者为竖脊肌和腰背筋膜不同程度的损伤;较重者可发生棘间韧带的损伤;严重者可发生滑膜嵌顿后关节紊乱等。
1.腰部疼痛 腰部因损伤部位和性质不同,可有刺痛、胀痛或牵扯样痛。疼痛一般较剧烈,部位较局限且有局部肿胀,常牵掣臀部及下肢疼痛。
2.活动受限 腰不能挺直,俯仰转侧均感困难,甚至不能翻身起床、站立或行走,咳嗽或深呼吸时疼痛加重。
【诊断】
1.有明显外伤史,伤后出现典型的腰部剧烈疼痛,活动受限,这是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
2.局部压痛 多数患者有明显的压痛点,与受伤部位一致,部分患者同时有下肢牵扯痛。
3.肌肉痉挛多数患者有单侧或双侧腰部肌肉紧张痉挛,多位于竖脊肌等处,这是疼痛刺激引起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4.脊柱侧弯疼痛引起不对称性的肌肉痉挛,可改变脊柱正常的生理曲线,多数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脊柱侧弯畸形,一般是向患侧侧弯。
5.直腿抬高试验及骨盆旋转试验阳性。
6.扭伤严重者,应拍腰骶部X线正、侧、斜位片,排除腰椎各部的骨折、脱位、增生、椎间盘突出及肿瘤、结核等病。
【治疗】
(一)治则
舒筋活血,消肿止痛,理筋整复。在手法治疗中,要求施术有力而柔和、舒适,避免造成新的损伤。
(二)操作部位及腧穴
腰臀部及肾俞、命门、腰阳关、大肠俞、环跳、委中、承山。
(三)基本操作方法
1.手法患者俯卧位,肢体尽量放松。施术者站于患侧,先用、按、揉手法在腰椎两旁竖脊肌往返治疗3~5遍,然后用两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对称用力,轻柔地按揉腰背部肌肉方向与肌腹垂直,从腰至腰骶部,由上而下,重点按揉腰椎两侧竖脊肌和压痛点,反复按揉2~4分钟,以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2.点拨止痛法:以双手拇指点按肾俞、膀胱俞、气海俞、大肠俞等背俞穴及压痛点,每穴半分钟,然后在痛点或肌痉挛处施弹拨手法,每处3~5次,以解痉止痛,松解粘连。
3.理筋整复法:施术者一手掌按住腰部采用后伸拔法,有节奏地使下肢一起一落,反复做5~8次,随后摇晃旋转腰骶和髋部,两侧各数次。然后患者侧卧位,患肢在上,屈膝屈髋,健肢在下,自然伸直;施术者一手扶按肩前,另一手扶按髋臀部,施快速的斜扳即可听到复位的弹响声。可调整腰椎后关节紊乱,使错位的关节复位,嵌顿的滑膜回纳。
4.整理手法:施术者以掌根或小鱼际着力,在患者腰骶部施揉按手法,从上至下,先健侧后患侧,边揉按边移动,反复做3~5次,然后用小鱼际直擦腰部两侧膀胱经,横擦腰骶部,以透热为度,必要时配合局部湿热敷,以达到舒筋通络、活血止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