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药香贯古今,指尖传承守匠心。10月24日,药学协会成功举办“指尖凝香承非遗,药香筑梦践初心”主题实践活动,将非遗技艺与专业学习深度融合,为协会成员及师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药香”文化沉浸式体验。

活动旨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香道非遗技艺,深化学生对“药香同源”古老智慧的理解,在实践中感悟药学文化的博大精深。活动现场气氛热烈,药香弥漫,仿佛一座微型的传统制香工坊。
一、理论为基:典籍中的“药香”智慧
活动伊始,指导教师从“悬艾草、佩香囊”的端午民俗,到檀香安神、沉香理气的药用价值,系统梳理了香文化与中医药学千丝万缕的联系,深刻阐释了“药借香力,香助药威”的协同理念。结合实物,老师还详细讲解了楠木粘粉的特性与挤香器等工具的操作要领,为接下来的动手实践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实践为真:巧手下的“非遗”匠心
随后的DIY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同学们纷纷化身“非遗手艺人”,在线香与香牌两个制作区有序展开创作。在香粉配比区,大家严谨对照古方,将玫瑰、崖柏等天然香材精准称重、细心调配;揉泥台前,同学们反复揉捏、捶打着香泥,直至其达到细腻温润的最佳状态;在挤香器下,力道均匀地挤压,一根根形态笔直、粗细均匀的线香缓缓成型;模具区内,压印着“吉祥”等蕴含美好期望的香牌,更显古风雅韵。整个过程中,同学们互帮互助,修整瑕疵、标注信息,在专注与协作中,深刻体会着传统匠人“半之再半,循序渐进”的严谨精神。




三、感悟为实:作品中的“时光”馈赠
“从配料、和泥到挤香、阴干,完整制作一款线香需经过近八道工序,每一步都藏着学问与耐心。”2024级中药学专业的肖煜捧着自己成型的线香作品感慨道,“这让我对中药材‘一物多用’的价值有了颠覆性的认识,也真切感受到了传统工艺所承载的温度与匠心。”
活动尾声,大家将尚未阴干的线香与香牌小心翼翼地放入定制木盒中,共同约定三日后再来取回这份经由时间沉淀的“独特馈赠”。这不仅是一份手作成果,更是一段融合了知识、实践与文化的宝贵记忆。
四、展望为续:传承中的“文创”新章
此次中式线香DIY活动,是药学协会推动专业教育与文化传承创新相结合的一次成功探索。活动不仅让同学们亲手掌握了非遗线香制作的核心技艺,更在潜移默化中深化了其对药用植物属性及应用的理解,激发了专业学习兴趣。
协会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立足药学专业特色,策划推出更多如中药香囊、保健花茶等“中药文创”系列实践活动,让古老的智慧在青年一代的指尖焕发新生,让药学知识以更生动、更亲切的方式融入生活日常,持续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