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伊始,为扎实推进课程建设,提升教学质量,言语听觉康复技术教研室于2月25日组织全体教师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本次集体备课的主题为《特殊教育》课程,作为本学年新增设的专业基础课程,教研室立足学科特点与学生发展需求,以务实态度稳步推进课程筹备工作。值得一提的是,《特殊教育》课程被教研室筛选为首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代表,因此在集体备课过程中,特别注重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备课会上,柯晓雅老师围绕教材《特殊教育》的框架结构展开解读,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学情及专业培养目标,重点探讨了课程内容与言语听觉康复技术的衔接点。与会教师针对特殊儿童教育评估、个别化教育计划(IEP)设计等核心章节展开研讨,梳理教学难点与案例资源,并就如何将融合教育理念融入课堂教学提出具体建议。同时,教师们还深入讨论了如何有效结合线上资源与线下课堂,设计出适合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方案,确保学生在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课堂互动中都能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教研室副主任李婉莹老师在总结中强调,《特殊教育》作为专业拓展课程,需注重“以生为本”的教学适配性,要求教师团队持续关注行业动态,结合学生认知特点优化教学内容。特别是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充分利用线上平台的灵活性,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同时在线下课堂中加强互动与实践环节,确保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本次备课活动通过集思广益的教研交流,为新课程实施厘清了方向。教研室将持续聚焦课程内涵建设,特别是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优化上,为培养具有人文关怀与实践能力的康复技术人才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