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0日上午,天地和苑小区中心广场化身“中医健康驿站”。郑州健康学院中医系针灸推拿教研室20余名师生组成的专业服务队,为社区百余位老人送上量身定制的中医养老“健康礼包”。这场以“岐黄暖桑榆”为主题的活动,将体质辨识、揿针、六字诀养生操等七大中医特色服务送到老人身边,成为郑州推进“医养结合”社区实践的生动缩影。

中医体质辨识区成为最热门的“问诊台”。“您舌苔薄白、脉象细弱,属于气虚体质。”巫鑫辉老师为居民把脉后,叮嘱:“山药小米粥要常喝,晨练别超过半小时。”现场通过面诊结合问卷,为30位老人建立个性化健康档案,手写食疗方被老人们小心折进口袋。

推拿体验区不时传来惊叹。司佳弘老师双手在78岁赵大爷肩颈处揉捏提拉,不到十分钟老人已能自如转头:“这脖子僵了半年,现在松快多了!”针对老年群体高发的颈椎病、肩周炎,技术组师生采用滚法、点压等手法精准松解肌肉粘连,好评如潮。

小技术大作用:传统疗法的社区实践“耳豆贴这里治失眠”谢瑾老师给大家讲解耳穴贴的应用。

“揿针扎这儿缓解腰痛。”马佳佳老师给大家讲解揿针的应用。

这种“即贴即走”的微针技术尤其受慢性病老人欢迎。患有糖尿病的阿姨撩起裤管露出膝盖上的揿针:“扎上像蚂蚁叮一下,走路轻省多了!”

膏药贴敷区排起特殊长队。校企联合特制的温经通络膏在38℃高温下药香愈浓。

马佳佳老师提醒居民:“贴够6小时就可以揭掉了,如果有皮肤发痒赶紧揭掉!”。为防止过敏,后勤组专门设置应急处置点,所幸当天体验者无一人出现不良反应。

最热闹的当属养生操教学区。10时30分,《六字诀》舒缓乐声响起。“嘘—呵—呼—呬—吹—嘻”,在范高洁老师带领下,近百位老人凝神吐纳、舒展经络。爱跳舞的李阿姨学得格外认真:“这‘六字’调内脏,比广场舞更适合我们!”

让中医智慧浸润社区养老。“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宣教组学生举着穴位模型,用方言逗得老人们哈哈大笑。在循环开展的养生小课堂上,五大保健穴位的定位口诀被编成顺口溜。社区负责人指着展板感慨:“这些知识我们想讲但不会讲,专业团队来了才真解渴!”

校社联动构建养老新生态。“这不仅仅是一次性的义诊,更是校社协同养老模式的探索。”

郑州健康学院中医系“养老服务进基层”义诊活动负责人范高洁老师在活动现场表示将来要和社区继续加强合作,“高校资源下沉也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社区养老专业力量不足的痛点。”

随着六字诀养生操音乐再次响起,银发人群在晨光中缓缓起势。这场持续三小时的活动,正悄然织就一张中医特色养老服务的温情网络。

在活动尾声的满意度调研里,高达 98%的老人给出了“非常满意”的评价。空巢老人孙阿姨紧紧攥着耳穴贴,动情地说道:“孩子们都不在身边,这些学生娃娃们又是耐心教我们养生知识,又是陪我们唠嗑解闷,我这心里啊,暖烘烘的!”
此次活动带来的惊喜远不止于此,多位老人还向组织者表达了希望学院能定期开设慢性病中医管理课程的殷切期望。这份认可与期待,如同一束温暖的光,照亮了后续活动开展的道路,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为老人服务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