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寒假期间,中医系学子积极向基层报道,参加当地组织的“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他们“勇担当、善作为”,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青年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倾听他们的“返家乡”实践故事吧!
23级中医1班 侯晨浩
侯晨浩同学来到商丘高速服务区参与了河南省卫健委组织的“健康河南 平安高速活动”。在活动期间,他遇到了一位浑身疼痛的聋哑老人。由于语言沟通障碍,交流起初困难重重,但侯晨浩凭借扎实的中医专业知识,通过耐心的肢体语言和简单的书写,逐渐了解老人的状况。他运用所学的推拿按摩手法,为老人缓解疼痛,侯同学用纸条给老人写下了日常注意事项和康复建议。老人的疼痛得到明显缓解,紧皱的眉头也舒展开来,露出了感激的笑容。此次救助不仅展现了侯晨浩同学的专业素养,更彰显了中医系学子急人所难的高尚品质。

23级中医1班 谢梦杨
谢梦杨同学在上蔡县节约用水技术推广中心,参与了为期一个月的志愿者活动。活动期间,她协助工作人员开展节水宣传工作,深入社区、学校发放宣传资料,讲解节水知识。同时,她还参与节水技术推广调研,为优化节水方案提供了许多建设性意见。谢梦杨用自己的行动,为家乡的节水事业贡献了一份力量,体现了中医系学子对家乡发展的关注与支持。在未来的日子里,她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去传递温暖和爱心,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同时,她也会更加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为这个社会做更多的贡献。

23级中医1班 孙赛佳
寒假期间,孙塞佳同学来到郏县人民政府,成为了“郏县广天”的志愿服务助理,参与了基层治理与民生服务工作。这段实践经历让她深刻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的道理,也让她感受到新时代青年在乡村振兴中的责任与担当。她的日常工作包括协助社区整理居民档案、参与流感病毒的防控宣传、组织春节慰问活动等。其中,最触动她的是帮助独居老人办理医保电子凭证的经历。起初,她因方言沟通不畅而手足无措,但通过反复上门演示、手绘操作流程图,最终帮助12位老人成功绑定医保电子凭证。这让她明白:基层工作需要耐心与创新,更需要将“技术鸿沟”转化为“温暖桥梁”。

23级中医1班 宋瑞娟
宋瑞娟同学来到了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孙召镇邮政银行参加了“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这段经历让她收获颇丰。在银行大厅,她协助工作人员引导客户办理业务,帮助解答简单问题,深刻体会到银行业务的繁琐与严谨。通过观察工作人员的工作,她明白了耐心与专业的重要性。同时,通过与不同客户的交流,她的沟通能力得到了提升,也对金融知识有了更直观的了解。这次实践不仅让她对银行工作有了全新认识,更让她感受到金融服务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23级中医1班 王跃铮
王跃铮同学参加了滑县道口街道主办的“冬季流感安全宣传进社区”活动。冬季流感高发,他发挥中医专业优势,他通过用讲座和发放宣传册,为居民讲解流感防治知识,让居民们了解了流感是怎么回事,流感是怎么传播的、得了流感会有什么症状,以及怎么预防流感,比如勤洗手、戴口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等。面对居民疑问,他详细解答,还为特殊体质居民提供个性化建议,赢得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23级中医2班 侯洋
侯洋同学来到河南省永城市在“芒砀山汉文化旅游区”做志愿者,芒砀山汉文化旅游区,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寻。侯洋同学积极参与了汉梁孝王与其王后、梁共王景区的检票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热情与活力,为游客指引路线,解答关于景区历史文化的疑问,为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提供帮助。不仅如此,侯洋还利用自己中医系学生的身份优势,为游客提供一些简单的健康小贴士。遇到有游客因长时间行走而感到身体不适,他会运用所学的中医知识,教授一些简单的按摩放松方法,帮助游客缓解疲劳。在志愿服务期间,侯洋始终保持着积极的态度,用自己的行动让游客感受到家乡的热情与温暖,也让更多人了解到芒砀山汉文化的魅力。

青春逢盛世,奋进正当时。广大中医系学子积极响应“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投身家乡热土,奔赴实践征程。在实践中树牢理想信念,进一步提高社会化能力,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