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上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带头人刘红春教授面向2024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开展《生物化学检验》公开课。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全体教师参与,共同聚焦医学检验领域核心知识与实践要点,为专业教学研讨搭建平台。
刘红春教授首先进行了个人学术背景简介,帮助师生快速了解其专业领域与研究方向;随后围绕《生物化学检验》课程展开总体概述,系统梳理课程的知识框架、教学目标及其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助力学生建立起对课程的整体认知。

在专业知识讲解环节,刘教授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需求,详细介绍了临床常用生化检验仪器的原理、操作规范与应用场景,并结合实例解析各类生化检验项目的检测目的与临床意义。她还深入了探讨质控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强调质量控制在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中的关键作用,明确了生化检验工作的核心职责。针对行业前沿,刘教授分享了当前先进的生化检验项目,分析其技术优势及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前景,助力师生把握学科发展动态。
在临床应用与结果解读部分,刘教授着重阐述了生化检验结果的临床价值转化,并演示专业解读方法。她特别强调,检验结果仅为临床决策提供信息支持,需结合医生经验进行综合判断。通过典型疾病案例,她演示了如何依据疾病病理机制分析生化指标,培养学生形成“检验-临床”协同思维。此外,刘教授还以蛋白质、葡萄糖等关键物质的研究历程为线索,梳理生物化学发展脉络;推荐国内外核心期刊并介绍其学术价值与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检验临床思维,强化生化检验师的专业素养与责任意识。
课后,参与听课的教师们对本次公开课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课程设计系统实用,既夯实了学生的专业基础、明晰了学习方向,又融入了临床实践与行业前沿内容,为《生物化学检验》教学提供了优秀范例,对推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质量提升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