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本馆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本馆新闻 > 正文

郑州健康学院“知行合一”读书会第1期成功举办——诵千年典籍 耀盛世中华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9-22 16:25:48    浏览次数:

心承经典之光,行耀中华之美。在第28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之际,为深入贯彻“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活动主题,响应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号召,深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浓郁书香校园氛围,9月19日下午,我馆于图书馆二楼党员活动室成功举办了以“典耀中华”为主题的读书分享会。本次活动吸引了众多师生齐聚一堂,共赴共赴一场以通用语言为桥、与千年智慧对话的精神盛宴


 

主持人姜小函老师以一段浸润着书卷气的诗意开场白,轻轻拂去现场的浮躁,将大家的思绪引入经典的深邃世界。本次活动的核心主题——“典耀中华”。何为“典”?《说文解字》中说:“典,五帝之书也。”何以“耀”?那就需我们读其书、悟其魂、传其韵、行其真。能被我们说是经典的书,一定是绵延千年、经过时光洗礼仍具有现实意义的书。


 

与会师生们围绕这些跨越时空的经典,感受《论语》的“仁者爱人”,触摸《史记》“究天人之际”,品味《诗经》的“风雅颂”,探寻《红楼梦》的“满纸荒唐言”,体悟《传习录》的“知行合一”。大家或深度解读经典内涵,或畅谈个人阅读体悟,现场思想火花不断迸发,气氛热烈而庄重,在交流中凝聚文化共识,在共读中厚植民族情感。


 

活动中,25级临床4班的王彦晓同学带来了《论语》主题分享。她开篇便清晰点明《论语》作为儒家经典的文化核心地位,强调其对后世的精神滋养价值。随后,她围绕“仁”的修身之道、“礼”的处世准则、“义”的坚守底线、“学”的求知态度等核心思想展开解读,结合当下生活阐释经典的现实意义,还特意分享“见贤思齐焉”等名句,鼓励同学们以贤为范。最后,她深情寄语:愿《论语》中的智慧如明灯,照亮大家未来的医学征途,希望我们共同以经典为帆,未来医路顺风。 

 

 

王小魁老师带来《史记》主题分享。他开篇引用鲁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点明《史记》开创纪传体、贯通三千年华夏的里程碑意义;随后以司马迁宫刑著史、忍辱践行“究天人之际”的生命历程为主线,阐释其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与人本主义史观,并现场朗读《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名句,激励同学敬畏生命、勇担使命。分享尾声,他寄语:“愿我们带着司马迁的孤勇与良知,在未来医路上也写就‘成一家之言’的生命史诗。

白燕老师带来《诗经·子衿》。她先以“青青子衿”诵读开篇,瞬间把三千年前的“等待”拉进微信提示音时代;随后用“衣领”“城阙”两枚意象,解析古人“一日不见如三月”的共情密码,坦言“思念与信号格强弱无关”。她寄愿我们带着《诗经》的温度,在未来的白大褂里,也藏一点柔软与浪漫。

李文圣老师带来《红楼梦》的主题分享。她以“去掉四大名著之一,没人舍得删红楼”破题,用“草蛇灰线”四字拆解贾府兴衰,元宵灯谜暗埋死亡名单,葬花吟里预演黛玉归途,一笔伏脉千里。她现场对比“爽文”的即时性与“宿命”主题的深远性,探讨不同阅读体验的差异,呼吁“把红楼加入医学生长期阅读处方”,坦言 “二十岁读《红楼》见爱情,七十岁读《红楼》见命运,唯有终身复盘,方能读懂‘人间’二字”。

初江华老师分享了《传习录》。她先以“心即理”切入,回忆教老人用手机时从“不耐烦”到“换位共情”的心态翻转,现场示范“理不在流程而在人心”;再围绕“知行合一”,自嘲“背会健身知识仍躺平”的过往,分享“当天晨跑5公里”才让“健康”二字真正落地的经历;最后借“致良知”复盘拒抄网络资料、通宵写课题的“硬核”选择。”她寄语同学们,在这个信息繁杂、诱惑丛生的时代,阳明先生的思想如同定海神针,让我们在追求外在成就时,不忘叩问内心的声音。


 

图书馆副馆长杨俊玲在总结致辞中高度赞扬了本次活动的深度与氛围。她表示,本次读书会以国家通用语言为纽带,成功地将静态的经典阅读转化为动态的思想交流,既让师生在标准语言中感受经典魅力,更在文化共鸣中凝聚民族认同,充分激发了师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思考,有效发挥了图书馆作为文化育人与阅读推广核心阵地的作用,为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了校园力量。

未来,我馆将继续举办“知行合一”读书会系列活动,以推广通用语言为基础,引导师生从中华经典中汲取智慧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为建设书香校园、传承中华文脉、凝聚民族共识注入持续动力,也期待广大同学积极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