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民族宗教工作的决策部署,推动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10月23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组织开展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进课堂”主题党日活动。活动通过专题学习、案例研讨、集体备课等形式,引导全体党员教师将政策理论转化为育人实践,为构建和谐校园、促进民族团结注入思政力量。

活动伊始,党支部书记张艳霞围绕“两个不得”(不得在宗教场所进行传教活动、不得强迫他人信教)和“五个严禁”(严禁宗教活动进校园、严禁教职工参与非法宗教活动等)展开专题学习。结合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9月27日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她强调:“思政课教师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将民族宗教政策融入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
活动中,党支部教师系统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宗教事务条例》等法律法规,重点剖析了高校在尊重少数民族学生风俗习惯与防范非法宗教渗透之间的平衡问题。在案例研讨环节,教师们围绕“如何将政策转化为教学语言”展开热烈讨论,教师们表示将借鉴“生活化案例+政策解读”模式,提升课堂吸引力。集体备课环节,教师们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设计了一系列教学方案,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感悟“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刻意义。
此次活动不仅深化了教师对民族宗教政策的理解,更推动了政策与教学的“双向奔赴”,教师们不仅提升了政策执行力,更找到了将“大道理”转化为“小故事”的有效路径。学院副院长胡彬表示,未来将建立“政策学习—案例开发—课堂实践—效果反馈”的闭环机制,学院将持续推动民族宗教政策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思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