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在学院会议室召开新学期意识形态工作专题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学校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最新部署要求,系统研判当前意识形态领域风险挑战,部署推进新学期重点任务。党支部全体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党支部书记张艳霞主持。

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
会议首先传达了学校党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专题会议精神,重点学习了《关于新时代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要求。党支部书记张艳霞结合学院实际强调,要始终将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建设和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纳入党支部年度工作计划和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她指出,“思政课教师必须以‘政治要强、情怀要深’为首要标准,将党的创新理论有机融入课堂教学,确保每门课程、每场讲座、每篇论文都体现正确的政治方向。”
聚焦风险防控,构建长效机制
针对秋季学期意识形态领域可能存在的风险点,会议部署了“三查三清”专项行动:
课堂教学阵地清查:严格执行“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原则,要求全体教师签订《课堂教学意识形态安全承诺书》,建立教案审核、课堂巡查、学生评教三级监督机制。
网络舆论阵地清理:规范学院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信息发布流程,实行“三审三校”制度,重点排查敏感信息。
学术研究阵地清查:强化科研项目、论文发表、学术交流的意识形态审查,建立课题立项前政治把关、成果发表前内容审核、学术活动前风险评估的全流程管理机制。
学院副院长胡彬在发言中强调,“我们要像守护生命线一样守护意识形态阵地。”他指出,“近期将开展‘师生共学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系列活动,通过专题研讨、演讲比赛等形式,推动理论学习入脑入心。”
压实责任链条,形成工作合力
会议明确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三张清单”:
党支部主体责任清单:包括理论学习、阵地管理、风险研判等,明确书记为第一责任人。
教师个人责任清单:涵盖课堂教学、科研活动、网络言行等,实行“一票否决”制。
学院院长郭彦森教授在总结讲话中强调,“意识形态工作不是某个教研室的事,而是全员责任。我们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将意识形态工作融入教学科研全过程,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