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强化全院教师科研意识、提升科研实践能力,持续完善“健康人文双周讲坛”学术交流平台建设,引导教师精准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10月16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4楼会议室举办第二期“健康人文双周讲坛”。本次讲坛聚焦“全面深入解读高质量发展”核心议题,特邀学院教师李昂担任主讲人,院长郭彦森主持会议,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参会,共同围绕高质量发展理论与科研转化路径展开深度研讨。
 
 
作为学院打造的特色学术交流品牌,“健康人文双周讲坛”始终以“赋能教师成长、服务学科建设”为目标,此次第二期活动紧扣教师科研需求,将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理论与实践命题作为核心内容,既为教师搭建了理论学习与思想碰撞的平台,也为后续科研选题、课题申报提供了方向指引。
郭彦森院长在主持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学术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本次讲坛聚焦这一主题,既是学院落实理论武装任务、提升教师理论素养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教师将理论研究与国家发展需求相结合、提升科研针对性与实效性的关键抓手。他希望全体教师以此次讲坛为契机,深化对高质量发展内涵的理解,找准科研切入点,推动科研工作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同频共振。
随后,主讲嘉宾李昂围绕“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和核心命题”“高质量发展需处理的三对核心关系”“发展理念的革新”“新发展理念的实践案例”四大板块,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根基,融入丰富的理论案例与权威现实数据,系统且深刻地解读了高质量发展的深层内涵,引发现场强烈共鸣,互动交流氛围热烈。
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和核心命题”部分,李昂以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理论基石,构建了多维度分析框架: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国际视角,剖析全球产业链重构、逆全球化思潮等外部挑战;从国内层面,结合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经济阶段转型等现实情况,梳理发展内在需求;同时通过“新世纪初中国发展问题与当前新挑战”的历史对比,清晰呈现发展脉络的演变。在此基础上,他顺势提出“新时代的发展之问”这一核心命题,引导大家深入思考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意义。
在核心关系解读环节,李昂紧扣高质量发展需处理的三大核心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层层剖析认知关键,为大家厘清认知误区。针对“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他明确二者是“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经济增长侧重量的积累,聚焦GDP总量、增速等量化指标,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而经济发展则兼顾“量的合理增长”与“质的有效提升”,涵盖产业结构优化、发展效益改善、动能转换等多元维度,是经济增长的根本目标与最终归宿。在“有没有”与“好不好”的关系上,李昂结合我国发展历程,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生动阐释:从早期解决“有没有”的产能短缺问题,到如今围绕技术创新、智能化水平、绿色低碳属性追求“好不好”的品质升级,清晰展现发展导向的转变;他强调,高质量发展正是以“好不好”为核心导向,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品迭代、服务升级与治理能力提升,精准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关于“经济领域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关系,李昂紧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深刻指出发展要求的本质转变:从过去侧重经济领域单一发展指标,逐步扩展为涵盖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协同进步的总体要求,唯有各领域相互支撑、同向发力,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在“新发展理念的革新”部分,李昂以马克思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为支撑,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革新意义展开深度解读:创新是破解发展瓶颈的第一动力,为生产力跃升提供核心支撑;协调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关键,推动区域、城乡、领域间协同共进;绿色是实现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契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规律;开放是融入全球发展格局的必由之路,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共享是彰显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要求,确保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最后,为让理论落地,李昂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典型案例,从“战略定位的顶层设计”“生态保护与创新驱动的协同推进”“跨区域合作机制的内容构建”“开放协同的实践路径” 四个维度,详细拆解新发展理念在区域发展中的具体实践,为大家理解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提供了鲜活样本。
此次讲坛的举办,不仅深化了全院教师对高质量发展理论的理解,更搭建了教师间科研经验交流的桥梁,对提升教师科研意识、明确科研方向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下一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依托“健康人文双周讲坛”平台,围绕学术热点、科研难点、教学重点设计主题,持续为教师成长赋能,助力学院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