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充分发挥重大历史事件的思政教育价值,9月11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成功举办了 “九三阅兵融入思政课教学”交流会。本次交流会旨在探讨如何将九三阅兵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学院全体思政课教师参与了此次交流活动。
交流会上,刘根老师作为主讲人,围绕九三阅兵展开了全面而深入的讲解。他首先介绍了阅兵的准备工作,强调了阅兵背后所蕴含的国家意志和组织协调能力。从人员选拔、训练安排到装备调试,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彰显了我国强大的执行力和凝聚力。
在谈到空中护旗队时,刘根老师详细描述了护旗梯队的飞行编队和飞行姿态。他指出,空中护旗队作为阅兵仪式的开篇,以其整齐划一的飞行表演,展现了中国空军的高超技艺和精神风貌。鲜艳的旗帜在蓝天下迎风飘扬,象征着革命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胜利成果,激励着当代青年铭记历史,不忘初心。
徒步方队是阅兵仪式中的一大亮点。刘根老师从方队的组成、士兵的训练以及他们所展现出的精神气质等方面进行了讲解。他提到,徒步方队的士兵们经过长时间的艰苦训练,以高度的纪律性和顽强的意志,练就了整齐有力的步伐和威武挺拔的身姿。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到位,体现了中国军人的卓越素质和钢铁意志,这正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生动体现。
战旗方队的出现,让人们仿佛回到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刘根老师介绍了战旗方队所承载的历史意义,每一面战旗都代表着一支英雄部队,记录着他们在革命战争年代的辉煌战绩。这些战旗是历史的见证,是革命精神的象征。将战旗方队融入思政课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传承和弘扬革命先辈们的优良传统。
装备方队展示了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最新成果。刘根老师对各类先进武器装备进行了详细解读,从主战坦克、自行火炮到导弹系统,这些装备不仅代表了我国在军事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更彰显了我国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他强调,通过讲解装备方队,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防观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空中梯队的精彩表演同样令人瞩目。刘根老师介绍了空中梯队的机型组成、飞行表演的难度和技术要点。他指出,空中梯队的发展反映了我国航空工业的飞速进步和空军战斗力的不断提升。先进的战斗机、轰炸机、预警机等在天空中呼啸而过,展示了我国空军强大的作战能力,也向世界宣告了我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实力。
此外,刘根老师还特别提到了阅兵音乐在营造氛围、传递情感方面的重要作用。激昂的军乐声中,阅兵仪式的庄严与神圣被推向高潮。他认为,在思政课教学中,可以通过分析阅兵音乐的旋律、节奏和歌词,引导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增强教学的感染力。
在交流环节,其他思政课教师纷纷发言,分享了自己对于将九三阅兵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看法和体会。他们表示,刘根老师的讲解为大家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和新颖的教学思路,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结合各自所授课程的特点,积极探索将九三阅兵相关内容融入教学的有效方法,让思政课更加生动鲜活,富有吸引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郭彦森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将九三阅兵等重大历史事件融入思政课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历史、理解历史,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学院将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和交流,鼓励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此次“九三阅兵融入思政课教学”交流会的成功举办,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也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相信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院的思政课教学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