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河洛,盛夏如火。7月10日至12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在洛阳理工学院举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研室主任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我院教师杨冀帆参加了此次培训。全省160余位教研室主任汇聚一堂,紧扣“把党的创新理论讲深讲透讲活”这一主题,通过专家领航、示范观摩、分组研讨等形式,在思想碰撞与实践分享中完成了一次政治上的“再淬火”、业务上的“再精进”。

在开班仪式上,省教育厅思想政治工作处处长陈凯指出,“习概论”课是高校思政课的“旗舰”,必须发挥核心引领作用,以课程建设带动整体思政教育改革创新;洛阳理工学院校长丁梧秀介绍了学校“1+20+X”课程思政模式的实践经验;郑州大学学术副校长刘吕红强调,要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教师头脑,真正做到“为学生解疑释惑”。
培训期间,三场高水平专题讲座为老师们“充电赋能”。北京师范大学王树荫教授从科学内涵、体系构成、历史定位三个维度系统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省委党校郑会霞教授结合省情,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工作的重要论述;河南大学林志友教授提出“政治性、逻辑性、学理性、生动性、育人性”五维好课标准,为教学设计提供方法论指引。

在主题研讨和示范观摩环节,一线教师把理论与实践紧密对接。王路娟、刘刚等五位教研室主任分享“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融入课堂”的具体路径,从龙门石窟文化自信到“兰考之变”的人民立场,呈现“及时、精准、特色融入”的多维范例;宋宁、王琼等四位教师围绕意识形态制度、“四个全面”、文化自信等专题,以“苏联解体之鉴”“泡泡玛特”等鲜活案例示范如何把理论讲成故事、把故事讲出信仰。
经过三天高强度、高密度的学习交流,参训教师纷纷表示收获满满。结班式上,六个小组代表发出共同心声:要把培训成果带回本校,把教研室建成“成长共同体”,在中原大地上深耕特色案例、创新教学方法,让“习概论”课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信仰公开课”,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河南思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