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师生科研信息素养能力,助力学科高质量发展,6月5日,学校特邀药学系学科带头人姚武教授在学术中心作“信息素养与文献检索”专题讲座。讲座由臧卫东副校长主持,科研处副处长陈壬寅、申群英及全体无课教师参加此次讲座。


姚武教授以“信息时代的科研利器”为切入点,系统阐释了信息素养的核心内涵与实践价值。他引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布拉格宣言》指出,信息素养是数字化生存的基础性能力,尤其在医学领域,高效获取与分析文献是科研创新的“先手棋”。
讲座中,姚武教授详细解析了信息素养的九大标准,从“有效获取信息”到“伦理规范使用信息”,层层递进地展示了信息检索在科研工作中的全流程应用。他特别强调:“科研人员约60%的时间用于文献调研,掌握检索技巧即是提升科研效率的关键。”
针对医学学科特点,姚武教授重点介绍了中外文数据库的应用策略,包括权威医学数据库: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的主题词检索技巧,Web of Science 的引文分析功能;综合资源平台: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在核心期刊与学位论文检索中的特色优势;前沿技术应用:Scopus AI、ScienceDirect AI等工具如何通过生成式AI提炼文献核心洞见,实现“从海量信息到精准洞察”的跨越。此外,他以“维生素C与”“冠状病毒研究”等具体课题为例,演示了布尔逻辑检索、截词检索等技术的实操方法,现场展示如何通过检索式优化提升查全率与查准率。
面对AI技术对文献检索的革新,姚武教授特别强调“人工核查+工具辅助”的必要性。他结合Nature研究数据指出,GPT-4生成的医学综述中12%参考文献存在错误,提醒师生警惕AI“幻觉现象”,在使用AI工具时务必验证文献真实性。
臧卫东在总结中表示,信息素养是师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能力,未来学校也将持续强化学科资源建设,推广文献传递、馆际互借服务,为教学科研提供坚实支撑。
本次讲座不仅强化了师生的信息获取与分析能力,更为学校医学学科建设注入了科研方法论支撑,推动“以研促教、以研促学”的学术生态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