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我校教师科研能力,强化科研诚信意识,规范科研管理流程,推动学校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6月27日,我校以“赋能科研能力·筑牢诚信根基·提升管理效能”为主题,精心组织开展了教师科研能力提升专题培训活动。本次培训由副校长臧卫东主持,董事长王晨,党委副书记、执行校长张曼平,副校长江开春,副校长潘守政,副校长贺生,副校长鄢文海等出席讲座,全校200余位教师参加学习。
第一讲:建立健全科研诚信体系策略之思考
郑州大学赵峰教授以《建立健全科研诚信体系策略之思考》为题,拉开培训序幕。他系统阐释了科研诚信的双重内涵——“诚实”与“可信”,强调科研工作者需恪守实事求是、不抄袭伪造的行为规范,践行以追求真理为核心的科学精神。
赵峰通过国家卫健委通报的38起医学科研诚信案、哈佛教授撤稿31篇及《Tumor Biology》集中撤回107篇中国学者论文等国内外典型案例,揭示了科研不端行为对学术生态的毁灭性影响。针对当前科研诚信教育普及不足、成果评价体系“四唯”倾向、监管体制薄弱等困境,他提出构建“预防-监督-严惩”三位一体体系,建议通过普及诚信教育、完善同行评议与代表作评价制度、设立科研诚信专门机构等策略,从源头遏制学术不端。
第二讲:科研管理工作内容介绍
赵峰教授在第二场《科研管理工作内容介绍》中,围绕科研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展开详解。他将纵向项目分为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等类别,以科技厅、教育厅、科技局项目为例,梳理从申报通知发布、院系推荐、学校评审到经费下达、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的全流程节点。
针对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点,如择优推荐、经费外协、结余经费使用等,赵峰强调需严格遵循“外协内容属科研关键点”“成果知识产权归甲方”等原则,并展示郑州大学在R&D投入统计、档案管理等方面的规范化操作流程。此外,他特别解读科研经费“包干制”与传统管理模式的区别,为教师经费使用提供实操指导。
第三讲:科研设计与实践
郑州大学屈凌波教授以《高校教师如何做科研》为主题,从科研本质出发,系统解构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他指出,科研始于问题发现,需遵循“选题-文献调研-提出假设-确定方法-收集处理数据-成果产出”的逻辑链条,强调选题应兼顾创新性、科学性、需求性与可行性。
屈凌波以医学领域基因编辑、免疫疗法等热点为例,阐释理论机制创新、技术方法创新与跨学科融合创新的评估维度,并分享科研项目申报技巧,包括立项依据的撰写要点、研究方案的设计逻辑及经费预算的合理规划,为教师提供从选题到结题的全链条方法论。
第四讲:科研从本职工作开始
我校温红伟教授以《科研从本职工作开始》为题,通过个人从基层防疫站到科研管理岗位的成长经历,诠释“科研源于实践”的核心理念。他以许昌市皮肤型炭疽暴发调查、糖尿病计算机监测系统研发等实例,展示如何从日常工作中的疑问出发,通过“发现问题-深度思考-系统研究-成果转化”的路径开展科研。
温红伟特别强调科研与本职工作的结合,如利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数据开展慢性病管理研究,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健康信息采集设备的创新研发,为教师提供“小切口、深挖掘”的科研实践范式。
臧卫东副校长在总结中指出,本次培训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与实践分享,构建了“诚信-管理-能力”三位一体的科研发展体系,为教师破除科研困惑、规范科研行为、提升创新能力提供了系统化解决方案。他强调,学校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持续完善科研诚信监督机制,优化科研管理服务流程,打造“鼓励创新、严守诚信、高效协同”的科研生态,推动学校科研工作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