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24年,学校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展望2025年,科研处将结合学校的学科专业发展布局,精准谋划为持续攀登科研高峰做充足的准备。
一、2024年科研硕果累累
过去一年,我校科研实力显著提升,多项标志性成果熠熠生辉。学术论文发表成绩斐然,学校作为署名单位累计发表SCI论文45篇,其中1篇获高被引论文,在国际学术舞台崭露头角。科研平台建设实现重大突破,成功获批河南省核蛋白医学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前沿医学研究打造了专业阵地;同时,学校获批河南省科普基地建设单位,1名教师入选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4名教师入选郑州市科普专家,科普工作开启新篇章。在科研项目上,斩获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4项,软科学研究1项。社会服务方面,开展横向课题研究9项。出台制度保障文件4份,驱动科研工作稳步前行。
二、2025年科研蓝图绘就
科研平台精耕细作:学校将持续激活分子医学中心、河南省核蛋白医学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现有平台的潜能,使其成为孕育更多科研成果的摇篮。同时,眼光向外,积极筹划遴选新平台,拓展科研边界,为师生提供更广阔的科研施展空间。
科研成果靶向培育:聚焦省级成果目标,学校着手摸清科研人才“家底”,精心制作人才清单,深度挖掘项目申报潜力股。针对有科研实力的青年教师,引导其撰写各类项目,从背景调研、论文支撑、兴趣导向到发展前途全方位考量,依据论文水平划分第一梯队、第二梯队,精准发力。同时,把发表高水平SCI文章作为重中之重,提升学校学术影响力。
科研人才匠心培养:科研人才培养持续进阶,延续科研技能培训传统,涵盖SCI论文写作与实验技术培训,助力师生掌握学术表达与实操要领;引入生物信息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课程,紧跟时代前沿;大胆探索大学生科研导师制,点燃学生科研热情,培养独立科研能力。
学术交流多元拓展:秉持开放理念,一方面鼓励师生“走出去”,奔赴郑大、河大及外省高校开会考察学习,汲取先进经验;另一方面“请进来”,邀请知名专家到校做报告,举办学术研讨会,碰撞思维火花,拓宽学术视野。
科研举措高效赋能:为优化科研管理,学校将大刀阔斧进行机构设置改革,新设项目科、成果科、科普科协科,各司其职。同时,精心谋划改革办法,编写科研工作手册,让科研工作有章可循,全面提升组织效率。
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与赛诺特生物、赛图康生物等一众老伙伴深化合作成果,挖掘更多合作潜能;积极拓展人脉,寻找新增合作伙伴,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借助外部资源,为科研注入新活力。
科普工作暖心惠民:依托河南省科普基地,踊跃申报省市科普专家,壮大科普队伍;将科普触角伸向校内大学生、中小学及社区,举办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全力推广深化器官健康学新理念,筹备成立河南省卫生健康科普学会,以专业知识回馈社会,彰显学院担当。
展望未来,学校在科研道路上已蓄势待发。凭借过往的坚实积累,在2025年全方位的科研工作计划引领下,学校必将乘风破浪,在医学科研领域书写更为绚丽的篇章,为医学进步与社会发展贡献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