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教学单位:
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24年河南省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遴选建设和2021年河南省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终期评审验收工作的通知》(教办职成〔2024〕289号)要求,为做好我校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工作,现组织开展2024年度校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项目申报工作,请各教学单位(专业群)结合本单位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情况积极组织申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校级示范性拟仿真实训基地项目申报要求
(一)申报条件
1.具备较好的实训条件。拥有较为充足的实训场地和一定规模的虚拟仿真实训资源、设施设备,能满足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实施需要。
2.具备较强的教学科研团队。教学科研团队熟悉生产一线岗位实际需求,能将虚拟仿真等信息技术有效应用于教学全过程。
3.具备良好的虚仿技术应用基础。已在实训课程中开展虚仿教学改革探索,面向学生开展了一学期以上的虚拟仿真实训教学,且效果较好。
4.具备规范的管理运行机制。有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相关工作机制健全,能合理规划虚仿基地建设,并提供充分的政策和资金保障。
(二)建设任务
校级虚仿基地以系部或专业群为基本单元开展建设,布局可集中、可分散,服务一个或多个专业(群),旨在通过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解决实训教学过程中的“三高三难”问题,提高专业实训教学质量。
1.加强虚拟仿真实训基础设施建设。对现有实训教学场所进行功能升级、环境改造,因地制宜建设与实际岗位操作情景对接的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场所,配备实训教学必需的设施设备。建设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管理及资源共享平台,提供资源承载、共享、使用服务,与校本大数据中心对接,实现数据采集、互联互通。
2.开发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资源。应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自主开发或校企合作开发各类虚拟仿真实训资源。资源建设与使用应与实际岗位技能和操作标准流程对接、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职业培训方案对接、与实习实训对接,覆盖专业核心课程实训教学中“三高三难”关键技能点,三年年均更新率不低于10%。建设期内建设单位自主开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虚拟仿真实训资源不低于总建设资源的30%。
3.推动专业实训课程创新与重构。校企合作推动虚拟仿真技术与专业实训教学有机融合,共同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实践领域,建设虚实融合课程,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实训指导书、教学评价标准等。开展虚拟仿真环境下的实训教学方法改革,创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等模式,提升实训教学质量,重构虚实结合的实训新生态。
4.打造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科研团队。校企合作组建专兼结合、信息素养高的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科研团队。开展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学能力、技术技能提升培训,增强团队的信息化素养和教科研能力。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引导团队围绕数字化转型、真实生产和实训教学需要,开展纵横向课题研究。
5.构建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共用机制。根据区域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需求,以教学单位为主导,探索院系合作、校企合作、共建校级虚仿基地。学校将建立虚拟仿真综合管理平台,推动虚仿资源接入校级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实现更大范围资源共享。
二、申报校级示范性拟仿真实训基地项目申报对象及流程
(一)申报对象
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申报对象:已具备虚拟仿真实训场所及虚拟仿真资源等基础条件,并可联动形成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基地的各教学单位或专业群均可进行申报。
(二)申报流程
1.组织申报。申报单位按照要求认真组织填写《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任务书》(附件1),申报项目负责人需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申报的实训基地至少应包括 2门虚实结合课程,每门虚实结合课程虚仿实训学时不低于该课程总学时20%,学生实际参与的交互性实训操作步骤须不少于10步。要严格审核申报内容是否符合建设要求、是否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教学纪律要求等。
2.专家评审:教务处于2024年12月中旬组织专家组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根据《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指南》(附件2)相关要求和申报条件,对申报的实训基地进行综合评审。
(三)材料报送:
1.纸质材料:申报单位于2024年11月29日前将任务书(一式三份,需加盖教学单位公章)、佐证材料一份提交至教务处实验室管理办公室赵慧君老师(行政楼223)处。
2.电子材料:申报单位于 2024 年 11月29日前将《任务书》电子文档发送至教务处实验室管理办公室赵慧君老师处,命名为“教学单位名称-虚仿基地申报”。
附件:1.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任务书》
2.《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指南》
教务处
2024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