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健康学科普新概念

科普活动报道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器官健康学科普新概念 >> 科普活动报道 >> 正文

“器”宇轩昂少年强 “新”欣向荣谱华章

青少年“器官健康学”拓展研学营系列活动之“感官健康”圆满结束

发布日期:2025-05-26    作者:     来源:     点击:

为深入贯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精神,郑州健康学院基础医学部党总支生理药理党支部以“一支部一特色”项目为抓手,创新开展四融四建之党建+“器官健康学”科普宣教营建设。5月25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感官健康”拓展研学活动在河南省科普基地——郑州健康学院综合教学楼智慧教室508精彩启幕。

郑州健康学院副校长、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姬新颖教授亲临现场并作专题讲话。与会嘉宾包括临床医学系主任任文主任医师、基础医学部党总支副书记时惠敏教授、科研处副处长申群英、二七区凤鸣路小学教务主任袁宇琨、中原区汝河新区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师李晨阳等教育工作者,来自郑州市6所中小学的30余名师生家长共同参与了这场寓教于乐的科普盛宴。

姬新颖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器官健康学”发起于河南大学,发展完善于郑州健康学院。这一创新学科以器官健康为核心,依托前沿科研成果,致力于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他强调,郑州健康学院正在组建专业科普团队,未来将推出一系列器官健康学读物,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随后,感官健康科普环节一《视觉》在大家的期盼中开始了。主讲教师许丽娜从视觉的作用开始,逐渐切入到眼的结构与功能,最后通过视频生动描述了视觉的形成及视力下降原因及其预防。学员们眼睛瞪得大大的,好奇的听着,跟着老师的讲解一步一步拆解并组装眼的模型,拆解后又重新装,成就感满满,年龄小一点的孩子开心得手舞足蹈。

紧接着,一首悠扬的歌曲《我的纸飞机》逐渐蔓延到整个教室,学员们打着节拍、哼唱着,主讲教师胡瑞瑞开启了感官健康科普环节二《听觉》的学习。从“全国爱耳日”到耳部结构和声音的传导,再到耳的常见问题及保健,胡老师让学员们摸自己的咽喉部位感受震动解释声波,把耳比喻成三个房间:外耳、中耳和内耳,声音通过外耳的收集,敲了敲中耳的门(鼓膜),里面住着联动的三兄弟——锤骨、砧骨和镫骨,镫骨一脚蹬到内耳的窗户(前庭窗)上,内耳的软床(淋巴液)就震动起来了,最后引起感受器——螺旋器的毛细胞兴奋,通过一条导线(听神经)传到了听觉中枢。以上两个环节结束后,开始视觉游戏互动“动物你演我猜”,学员们像启动了开关,立马沸腾起来,好胜心立马被激起。银铃般的笑声此起彼伏,孩子们被队友的搞怪动作逗得前俯后仰。到了听觉游戏“英文水果摩码听”环节,学员们又像被静音了一样,专心致志地听摩斯密码的声音,整个教室内静悄悄的。

经过10分钟的茶歇,器官健康学主讲教师张秋莹进行了环节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的讲解。她重点强调了这些感觉在生活中的作用,感觉损伤会带来什么样的危险以及如何规避这些损伤因素,学员们还使用人体虚拟数字平台从360度清晰观察立体舌头的结构。之后,学员们迎来了期待已久的“舌尖探秘&‘盲人’摸物”游戏环节,大家分工合作、逐一闯关,玩得乐此不疲。

最后是检验学习效果的环节四《知识竞赛》。各队的队长你争我抢,争前恐后的为队员争取答题机会。好巧不巧,张仲景队和华佗队并列第一,进入了加时赛,最终张仲景队获第一名,华佗队获第二名,扁鹊队获第三名,比赛落下帷幕,姬校长、任主任和时书记分别为三支队伍颁发了证书和礼品。

本次“感官健康”拓展研学活动以“党建+科普”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先锋作用,将“器官健康学”科普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通过生动有趣的互动形式,向中小学生普及器官健康知识,引导他们认识人体器官的形态与功能,了解器官损伤的预防措施,培养健康生活习惯。同时,活动注重激发青少年探索科学的兴趣,提升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切实将“健康中国”战略落实到青少年科普教育中。与会校外观摩教师对此次活动也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种“党建+科普”的创新模式既丰富了健康教育的形式,又深化了思政育人的内涵。学生们不仅收获了科学知识,更培养了主动探索的精神、团队协作意识,以及对生命的敬畏与珍爱,充分展现了党建引领下科普教育的实践价值和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