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多数附着于骨骼,主要存在于躯干和四肢,受人的意识控制,又称随意肌。骨骼肌在人体内分布极为广泛,有600 多块,约占体重的40%。每块骨骼肌都具有一定的位置、形态、结构和辅助装置,并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分布,执行一定的功能,所以每块肌都可视为一个器官。
骨骼肌健康学是"器官健康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人体骨骼肌最新科研成果为基础,指导大众了解骨骼肌的健康知识,保护骨骼肌健康,达到肌肉器官健康长寿的目的。
一、骨骼肌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 结构组成:由肌纤维、结缔组织、血管和神经组成
· 主要功能:维持身体姿势和运动功能;参与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也可作为内分泌器官分泌多种肌因子;保护内脏器官和骨骼。
二、骨骼肌健康的维护要素
· 科学运动:
§ 有氧运动与抗阻训练相结合
§ 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 避免久坐,每小时活动5分钟
· 合理营养:
§ 充足优质蛋白质摄入(0.8~1.2g/kg体重/天),主要食物来源有瘦肉、鱼、蛋、奶、豆类等。
§ 补充维生素D、钙、镁等矿物质,主要食物来源有深海鱼、蛋黄、奶及奶制品、豆类及其制品、深绿色蔬菜、坚果、小鱼干等。
§ 适量补充n-3多不饱和脂肪酸,每日补充鱼油2g。
§ 适量碳水化合物提供运动能量,主要食物来源有米饭、馒头、谷类、薯类等。
§ 充足水分摄入,每日摄入1500~1700ml。
· 良好生活习惯:
§ 保证7-8小时优质睡眠
§ 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
§ 管理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三、骨骼肌常见健康问题及预防
· 肌肉减少症:30岁后肌肉量每年减少1-2%,肌肉力量每年减少1.5%~3%,35岁肌肉功能开始下降,50岁后加速下降。应及早进行抗阻训练
· 运动损伤:运动前充分热身,循序渐进增加运动强度,运动后充分拉伸
· 肌肉疲劳:合理安排运动与休息,补充电解质
· 代谢性疾病风险:肌肉量减少会增加糖尿病等代谢疾病风险
四、特殊人群骨骼肌健康管理
· 儿童青少年:注重全面发展,避免过早专项化训练
· 孕产妇:适度运动保持肌力,注意盆底肌训练
· 中老年人:重点预防肌少症,保持功能性活动能力
· 慢性病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宜运动康复
五、骨骼肌健康的监测与评估
· 定期测量肌力和肌肉耐力
· 关注日常活动能力变化情况
· 定期检测人体成分,控制肌肉与脂肪比例
· 握力测试等简易评估方法
骨骼肌健康学强调"预防为主,从小做起"的理念,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维护骨骼肌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每个人都应了解骨骼肌健康知识,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