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新学期学校教育改革要求,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医用化学教研室于9月17日下午组织召开专业课程教学活动讨论会,为提升教学质量凝聚智慧力量。
一、优化口腔医学专业生物化学课程体系
针对口腔医学专业生物化学理论课时的调整,会议确定了以口腔执业助理医师《生物化学》考试大纲为依托,“精讲核心+全面科普”的改革方案。教研室主任时惠敏教授指出:“要在有限课时内实现减量不减质”,结合口腔医学专业的特点和实践所需引入案例教学法,比如设计“糖尿病代谢失衡”“龋齿形成机制”等临床案例,将抽象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在考核改革方面,进一步强化过程性考核。对于熟悉的生物化学课程要做到教学反思常态化,随时针对学生理解的困难点,集体研讨改进方案。
 
 
二、做好本科医用化学教学的集体备课
在升本成功后的首轮本科教学中,医用化学教研室重点聚焦两大任务:集体备课规范化和实验预试制度化。建立“主备人初案—集体研讨—个性修改—教学反思”四阶备课流程,要求教师提前2周完成试剂配制、仪器调试、学生分组预案等准备工作,会议还对本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医用化学实验》课程考核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和要求。
三、构建新教师发展支持体系
会议特别提到对于新进青年教师要做好预试讲工作,组织青年教师旁听观摩教学名师的课堂,重点学习课堂互动技巧、突发事件处理等实战经验。
本次教学活动讨论会通过近距离对话与经验共享,为医用化学教研室本学期的教学方向提供了新思路。与会教师普遍认为,唯有持续推进教学创新、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才能实现医学教育质量的螺旋式上升,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注入持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