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设置

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机构设置 >> 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 正文

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开展《正常人体功能学》集体备课活动

发布日期:2025-02-19    作者:     来源:     点击:

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深化课程改革,2025年2月18日下午,基础医学部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在实验楼427室组织了护理(助产)专业《正常人体功能学》课程集体备课活动。本次活动由教研室主任张秋莹主持,基础医学部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医用化学教研室及国际交流处相关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本次集体备课旨在通过教师间的交流研讨,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为培养高素质护理(助产)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正常人体功能学》是护理(助产)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的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涵盖人体各系统的正常功能及其调节机制,是学生理解疾病发生发展、掌握护理技能的重要理论基础。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护理(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如何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成为本次集体备课的重点议题。

备课会上,课程负责人张秋莹老师首先介绍了《正常人体功能学》的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她指出,课程教学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护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随后,与会教师围绕如何利用过程性评价、增值评价等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展开了热烈讨论。教师们积极探讨了多种教学组织方法的可行性,最终一致确立“教师—组委会—组员”课程教学管理模式做为2024级正常人体功能学的考核评估框架,为大班教学管理提供帮助。其中组委会成立由学生发起,组委会成员包括学生党员和班级委员,和教师一起督促组员及时完成各种学业任务,向教师反馈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同时和教师一起帮扶学习困难的组员,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

此次集体备课活动为教师们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促进了教学经验的分享和教学资源的整合,对提升《正常人体功能学》课程教学质量,推动护理(助产)专业人才培养,医疗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