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青年教师参与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保证课堂教学质量。10月25日上午,基础医学部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在实验楼427教室组织了新教师试讲活动。本次活动由教研室主任张秋莹主持,基础医学部副主任侯小丽和教研室全体无课老师参加。
此次新教师试讲活动内容为康复专业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及其影响因素。由青年教师杜曼进行现场讲授。在试讲过程中,杜老师首先以备受关注的举重运动员石智勇在巴黎运动会上第三把挺举中失败,肌肉被拉伤为例,导入骨骼肌不同收缩形式的讲解,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制备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其机制。实验结束后,杜老师接着引导学生从影响肌肉收缩的因素出发,结合康复的临床应用,探索如何使肌肉获得最佳做功效率,为学生深入理解人体的运动机理,制定临床康复方案做铺垫。
试讲结束后,老师们认真评议,对杜教师的授课进行了详细的点评和指导。一方面肯定了她的优点,教态自然,吐字清晰,能够用生动的语言将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展示了青年教师的活力和良好的专业素养。同时也在课件制作、课程内容、教学设计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比如在PPT制作上应注意字体颜色和大小对比,重点突出;在总结等张收缩与等长收缩的联系与区别时,应注意课堂留白,让学生跟上老师的思维等。
最后,张主任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她指出《康复治疗解剖生理基础》课程结合康复专业学生的临床应用特点,采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方式,将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结合起来,打破了传统的理论与实验教学的界限,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内容及课程安排上杜老师尝试以学生为主体,突出知识的实用性,并融入了思政,鼓励学生要像运动健儿般拥有强大的意志力,朝着学习目标锐意进取,奋勇前行。
讲台空间小,三尺而已;课堂天地宽,无所不纳。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新教师试讲活动,既是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一次“质检”,也是一次对新开课程质量的精准把脉和有效指导。本学期,教研室将继续坚持举办新教师试讲活动,为青年教师搭建自我展示与学习交流的平台,帮助新进教师形成教学规范、保证授课质量,相信青年教师在这一次次的实践和探索中将会不断提升教学能力、树立教学信心,搭建起康复人才成长的“立交桥”,推进学校“人才培养提质培优计划”,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将人才培养工程落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