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伊始,为统筹推进教学工作有序开展、精准提升各专业教学质量,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先后组织召开三次教学研讨会。会议均由教研室主任李建华主持,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会,健康医学院主管教学副院长侯小丽出席并作出指示,为新学期教学工作谋篇布局、凝聚共识。
首次研讨:锚定方向,部署新学期教学工作
9月3日上午,教研室召开新学期首次教学研讨会,部署新学期工作。会上,李建华总结了上一学年教学工作的亮点与不足,汇报开学后对暑期教学资料准备的检查情况,结合学院整体教学规划,从课程安排、师资调配、教学资源保障等方面,对新学期教学任务进行拆解与分配。她强调,全体教师需快速调整工作状态,以严谨的教学态度和饱满的热情投入新学期工作,确保各项教学环节高效衔接、有序推进。
二次研讨:复盘成绩,分专业制定改进方案
9月9日,研讨会聚焦 “上一学年期末成绩分析与新学年教学改进”,采用分专业汇报的形式,精准剖析各专业教学短板,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汇报环节中,临床医学专业由杨璞老师负责,他通过对比历年成绩数据、分析学生答题情况,指出该专业在解剖学实践操作考核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并提出新学期增加实践教学课时、开展“一对一”实操辅导的改进计划,并对自己开展的过程性考核项目进行分享;宋倩红老师围绕口腔医学专业三个班的成绩与试卷展开深度分析,先通过平均分、及格率、高分段占比等数据对比,清晰呈现三个班的学业差异并结合试卷错题分布指出,三个班在核心知识点的掌握上存在共性:基础知识掌握扎实,但在复杂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上,班级间及班级内学生差异显著,部分高分学生已能结合临床案例分析解剖学原理,部分学生仍停留在知识点记忆层面。基于此,宋倩红老师提出“口腔医学专业学生整体程度较好,但需通过分层次教学满足不同需求”的改进方向,让学生在案例研讨中理解解剖知识的临床应用价值,既强化记忆,又提升专业思维;中医学专业由刘子提老师负责,她结合中医学专业特色,强调解剖学教学需与中医经络、脏腑理论深度融合,计划在新学期课程中增设“解剖学与中医临床应用”专题讲座;护理学专业沈梦老师从护理岗位需求出发,分析学生在临床护理解剖应用中的不足,计划优化课程内容,增加护理操作相关解剖学知识点的讲解与模拟训练。各专业汇报结束后,全体教师围绕汇报内容展开热烈讨论,进一步完善改进方案,为新学期教学质量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三次研讨:聚焦首课,打造分专业优质开篇课堂
9月16日上午九点,第三次研讨会以“如何上好开学第一课”为主题,解剖学各教师依次分享各自的开学第一课,共同讨论不同专业的解剖学作用,助力教师打造精彩、高效的开篇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担任本科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解剖教学的李建华老师结合影像技术专业对解剖学精准度的高要求,提出第一节课以“影像诊断中的解剖学基础”为核心,通过展示典型影像病例、对比正常与异常解剖结构,让学生直观感受解剖学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中的重要性;本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宋倩红老师从检验技术工作实际出发,计划在第一节课引入“检验标本采集与解剖学定位”案例,引导学生认识解剖学与检验技术的紧密联系;本科护理学专业李晓老师则聚焦护理操作中的解剖学应用,设计“护理操作场景模拟+解剖学知识点讲解”的课堂形式,帮助学生建立“学解剖、用解剖”的学习意识;专科护理学专业沈梦老师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陈绍锋老师,结合专科学生学习特点,计划在第一节课采用“趣味导入+重难点梳理”的方式,通过互动提问、小组讨论等环节,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度,帮助学生快速适应新学期学习节奏。各专业教师的阐述既贴合专业特色,又兼顾学生学习需求,为打造高质量开篇课堂提供了清晰的思路与方向。
李建华主任总结:开学第一课尤为重要,人体解剖学课程是医学生及医学相关专业学生迈入医学殿堂的第一课,我们首先要对学生进行专业介绍,让同学们了解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专业前景、就业方向,提升同学们选择本专业的成就感。其次,要对同学们进行课程介绍,告诉同学们人体解剖学这门课程在专业课程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熟悉人体结构对我们日常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有着重要作用。最后,跟同学们介绍本学期课程进度安排、成绩占比、解剖学习工具、学习方法等。
领导指示:明确要求,为教学工作注入动力
研讨会中,侯小丽副院长均对人体解剖学教研室的工作给予高度肯定。她指出,教研室通过系列研讨会精准聚焦教学关键环节,体现了全体教师对教学工作的高度重视和责任担当。同时,她对教研室未来教学工作提出三点重要指示:一是要把工作当成事业干,坚持教学科研两手抓。全体教师需树立“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将教学工作与个人职业发展深度融合,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提升教学质量 ——既要对教案、课件、实训指导书等教学资料进行反复打磨,结合学科前沿与专业需求持续更新内容,确保教学资料的科学性、实用性与时效性;又要认真扎实做好每一个教学环节,从课堂讲授到实践指导,从作业批改到答疑辅导,均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切实保障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还要主动谋划个人科研工作,结合解剖学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各专业临床应用中的解剖学相关需求,挖掘科研切入点,将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与发现转化为科研素材,实现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协同发展;二是人体解剖学教学要贴合专业,彰显专业特色强化集体备课。需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通过集体备课凝聚团队智慧,统一教学标准,确保各专业解剖学教学既符合学科规律,又满足专业需求;三是要平衡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在肯定过程性考核对学生学习过程监督作用、要求妥善保留考核材料数据的同时,明确终结性考核成绩占比不得低于 50%,通过科学的考核体系全面、客观评价学生学习成果,引导学生重视知识积累与能力提升。


系列教学研讨会的召开,为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新学期教学工作明确了方向、凝聚了力量,尤其针对本科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学、护理学、药学等专业的首课设计均形成了具体且贴合专业需求的方案,为本科教学的有序开展与质量提升作了充足准备。接下来,教研室将以系列研讨会为契机,将各项工作部署与改进措施落到实处,持续优化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为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