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组胚党支部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深度融入解剖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在河南省解剖学会第九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上,党支部教师党员罗艳超作了题为“新型LYTACs通过溶酶体途径靶向降解细胞膜及胞外蛋白”的学术报告,汇报内容精彩纷呈。

一、党建引领科技赋能,推动学科前沿突破
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将党建工作与科研创新深度融合,通过组织“GDP”午茶会学术沙龙、课题攻关小组等形式,鼓励教师党员聚焦解剖学领域关键科学问题。罗艳超老师的研究成果,创新性提出通过溶酶体途径靶向降解致病蛋白的策略,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彰显了党支部在促进基础医学与临床转化研究中的推动作用。
二、精准培育青年教师,激发科研创新活力
党支部高度重视青年教师培养,构建“传帮带”机制,通过“导师结对+项目实践”双轨模式,营造“以研促教、教研相长”氛围,将科研攻关纳入主题党日活动,引导教师党员对标学科前沿,勇担创新使命,助力青年教师成长。
三、立足学科服务大局,助力医学领域进步
党支部始终锚定“健康中国”战略需求,推动解剖学与分子生物学、临床医学等交叉融合。罗艳超老师的研究为靶向蛋白降解技术提供了新路径,未来有望应用于疑难疾病治疗,体现了党支部“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实践导向。下一步,党支部将继续深化“党建+科研”模式,以学科创新反哺教学与人才培养,为医学领域发展提供更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