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任文院长的带领下,我院王慧琴、李贝贝和李晓蒙老师参加了由河南省教育厅主办的为期七天的“2025年职业院校教师专业数字化转型能力提升培训(二班)”。培训结束后,王慧琴老师迅速将前沿理念与先进技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立即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中启动了一系列富有创新性的教学改革实践,为申报省级智慧课程提供了鲜活的案例与坚实的支撑。
本次培训汇聚了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及企业的专家学者,内容涵盖人工智能通识课建设、生成式AI赋能教学、数字教材开发、低空经济与具身智能机器人等前沿领域。
“培训归来即改革”,这是王慧琴老师此行最真实的写照。返回学校后,她第一时间组织召开教研室会议,分享学习心得,并牵头启动了课程改革。改革聚焦于两大方面:
一是重构课程评价体系,变“知识考核”为“素养赋能”。她创新性地设计了名为“AI赋能健康关怀:从问题到解决方案的探索之旅”的考核方案。这一过程全面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批判性思维和数字化创作能力,其优秀作品还将直接反哺教学,成为凸显我校“大健康”特色的动态课程资源。
二是深化课堂教学设计,打造“互动化、分层化”的智慧课堂。病原教研室的课堂上,智慧教学工具已成为常态。老师们巧妙运用“主题讨论、抢答、选人” 等互动功能,营造了积极热烈的课堂氛围。并引导学生通过课程专属的AI智能体“星小答” 进行自主探究,将AI从工具转变为学生的“思维伙伴”,有效激活了学生的高阶思维。
“数字化转型不是遥远的口号,它始于我们每一位教师课堂上的微小改变。”王慧琴老师谈到,“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出不仅能掌握健康专业知识,更能熟练运用AI工具解决未来行业问题的复合型人才。”
此次培训的快速响应与创新实践,是我院教师积极拥抱教育数字化变革的一个生动缩影。积极推动了教研室智慧课程的建设工作,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而有力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