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由国际英文期刊《GDP》赞助、科研处主办、基础医学部与医学技术系承办的第六次“GPD杯”医学科研午茶会在基础医学部会议室举行。会议由GPD创刊人、副主编、我校副校长姬新颖教授主持,基础医学部副主任侯小丽教授主讲,吸引了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参与,围绕“SCI综述写作经验分享”主题展开深度交流。
侯小丽首先从科研工具的高效应用切入,强调“善用技术工具是提升科研效率的关键”。她现场演示了多款翻译软件(如DeepL、Grammarly)在学术语言润色中的实操技巧,并推荐文献管理工具EndNote与Zotero的智能分类功能,帮助研究者实现文献资源的系统化整理。针对文献检索,她详细解析了PubMed、Web of Science等平台的高级检索策略,指导师生精准定位领域前沿成果。
“阅读文献不是被动接受,而是批判性思考的过程。”侯主任通过案例对比,剖析了高影响力综述的框架逻辑,提出“三阶段阅读法”:速读摘要筛选文献、精读方法提炼创新点、对比讨论寻找突破方向。她特别指出,科研新手应建立“主题文献树状图”,通过追踪领域内里程碑式论文的引用网络,快速把握学科发展脉络。
针对大家关注的论文投稿问题,侯主任分享了出版社遴选“黄金法则”:通过JCR分区锁定学科权威期刊,结合论文创新性评估中稿概率;利用期刊官网的“Aims & Scope”功能确认匹配度,同时关注审稿周期与开放获取政策。她还建议科研团队建立“期刊投稿档案”,动态记录各刊物的风格偏好与编辑反馈,为后续成果发表积累经验。
整场讲座内容翔实、互动热烈,参会师生纷纷表示,侯主任的分享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价值,为攻克SCI写作难点提供了清晰路径。基础医学部将持续开展系列学术能力提升活动,助力学校科研创新水平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