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与科学并进,解剖与实践同行。5月16日中午,由我校校团委主办,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与人体解剖学协会承办的第二届“国希望杯”人体解剖模型手工制作大赛在实验楼1楼109实验室圆满落下帷幕。
我校副校长贺生教授、副校长兼基础医学部主任姬新颖教授,校医院李建华院长、基础医学部党总支副书记时惠敏教授、基础医学部副主任侯小丽副教授、人体解剖教研室副主任杨璞老师、人体解剖实验室主任李晓老师出席决赛并担任评委,人体解剖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与本次活动。
活动自2024年4月中旬开始,初赛采取自拟选题形式,学生根据所学解剖知识进行手工模型制作。学生们踊跃参赛,提交作品材料形式多样,包括黏土、剪纸、手绘等,充分发挥了同学们的创造力,将眼球的神秘细腻,肾脏的精细结构、肺部的呼吸运动都做得栩栩如生。他们将严谨的解剖结构和创作的艺术灵感融为一体,不断碰撞出医学与艺术,理性与美感的火花。经过初步筛选,共有8组成员自由结合进入决赛。
本次决赛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解剖手工模型视频作品网络投票,本阶段成绩占最终成绩的30%。经过为期三天的网络角逐,各小组均获得了较好的网络票数。
比赛第二阶段贺生教授为参赛学生抽取现场制作手工模型的主题。比赛过程中,各参赛小组齐心协力,在有限的20分钟现场制作时间内,以理论为基础、以创新为桥梁,将子宫的分部、输卵管的特点、卵巢的神秘表现的形象生动,色彩搭配赏心悦目、手工制作快速准确。评委们在学生手工制作过程中从作品的科学性、准确性、创造性、团结协作性、作品难易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并按百分制进行评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平均分作为现场制作成绩,此阶段成绩占最终成绩的70%。
经过激烈的赛程,最终,亢雨晨同学小组成员荣获一等奖,王佳佳、谢汉森同学小组成员荣获二等奖,赵虞心、周奕彤、韩佳文同学小组成员荣获三等奖,王亚萍、郝思惟同学小组成员获得优秀奖。由姬新颖教授为获奖选手颁发证书奖品及奖金。
点评环节,评委们对本次比赛的举办和选手们的精彩表现表示了肯定。时慧敏教授指出,此次比赛的参赛选手根据所学解剖知识,准确生动的制作了人体子宫的手工模型,不仅展现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也发散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李建华院长指出,解剖模型手工制作大赛已经举办到了第二届,学生的作品越来越优秀,希望能够继续传承下去。姬新颖教授指出,参赛学生能够把解剖所学知识和手工制作结合,展现了我校学子的无限潜力和艺术才华,丰富了校园生活。
最后,我校副校长贺生教授总结讲话,表示“人体解剖模型手工制作比赛是一个非常好的活动,同学们的作品非常精致,通过所学知识,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融入自身对于解剖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创造出一幅幅有内涵、有思想、又美观的解剖手工作品。同时,也提升了同学们的信息技术水平和应用技能,值得继续举办。”至此第二届“国希望杯”人体解剖模型手工制作大赛圆满落下帷幕。
本届人体解剖手工模型制作大赛是具有专业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加深了学生对医学基础学科的重视与热爱,丰富了第二课堂。同时也为参赛者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交流学习的平台。今后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和人体解剖学协会将更加深入合作,多角度全方位促进学生对专业基础课程的重视和学习,继续为学生创造更具意义的人体解剖特色活动,寓教于乐,夯实学生医学基础。
本次活动也得到了国际英文期刊Gene & Protein in Disease(GPD)的大力支持,GPD为所有获奖团队提供了奖金和荣誉证书。GPD由我校副校长姬新颖教授于2022年6月在河南大学医学院创办,并担任执行主编,该刊为省内首家生物医学、转化医学和基础医学类国际英文期刊,暂定为季刊,该刊由新加坡AccScience出版社出版发行,国际刊号为eISSN2811-003X, 来自30个国家的160多位编委、13位副主编和2位国际主编组成期刊编委会。另外还有20位青年编委。目前GPD已被国际上CAD等7家搜索引擎收录,下一步期刊将全力冲刺进入Scopus,Pubmed 和SCI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