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

新闻速递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解锁资助新路径,赋能科研转化——国际教育学院举办“解锁资助机会” 专题研讨会

作者: 来源: 阅读次数: 日期:2025-09-24

为助力科研人员突破创新落地瓶颈,精准对接资助资源,9月22日上午,国际教育学院在综合楼207会议室成功举办“解锁资助机会”专题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特邀研究与产业联系领域专家、马来西亚亚洲医药科技大学副校长兼科研及产学研联动主管 Snr. Assoc. Prof. Dr. G. Prabhakaran博士担任主讲人,社会服务与国际交流党总支书记张娟、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副处长毛亚刚、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陈容、杨雨濛及外籍教师等相关人员共同参会,一场聚焦科研转化与资助机遇的深度交流就此展开。

研讨会上, Snr. Assoc. Prof. Dr. G. Prabhakaran博士直指学术界科研转化的核心痛点——“创新差距”(又称“死亡之谷”),即众多具备潜力的研究成果因难以跨越从理论到实际应用的鸿沟,最终无法实现产业化价值。为破解这一难题,他重点介绍了“技术成熟度等级(TRL)”这一关键工具,通过清晰的等级划分与实践案例,为在场科研人员提供了衡量研究成果成熟度、规划转化路径的科学框架,让原本抽象的科研转化流程变得可量化、可操作。

“从‘概念验证’到‘功能原型’的跨越,是吸引资助与投资者的关键一步。” Snr. Assoc. Prof. Dr. G. Prabhakaran博士在分享中反复强调转化研究的重要性。他结合医疗技术领域的前沿案例,如用于疾病治疗的AR/VR模拟平台,生动阐释了这一观点:基础研究阶段的“概念验证”仅能证明技术可行性,而具备实际功能的“原型”才能直观展现技术价值,成为打动资助方、吸引后续资金注入的核心竞争力。这一观点让在场与会者深刻认识到,科研转化并非“一步到位”,而是需要精准把握每个阶段的目标与重点,尤其要重视从理论到实物的关键过渡。

研讨会接近尾声时, Snr. Assoc. Prof. Dr. G. Prabhakaran博士着重强调了“合作”在科研转化中的核心价值。他指出,单一机构的资源与能力有限,只有通过跨领域、跨机构协作,如与ZZHC等专业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才能整合技术、资金、市场等多方资源,推动研究从“解决学术问题”走向“创造现实影响”,最终形成具备商业可行性的创新解决方案。这一建议为在场科研人员拓展了合作视野,提供了链接产业资源的新思路。

此次“解锁资助机会”专题研讨会,不仅为我校科研人员搭建了与国际专家交流的平台,更提供了一条从“突破性想法”到“商业可行技术”的清晰路线图。与会教师纷纷表示,通过本次研讨,不仅深入理解了技术成熟度等级的应用方法,更明确了转化研究的核心要点与合作方向,未来将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科研工作中,积极对接资助资源、拓展合作渠道,推动科研成果真正落地生根、赋能社会发展。